关于举办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作品大赛的通知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日期:2014年05月14日
关于举办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作品大赛的通知
各教学单位:
为了提高广大教师和学生数字媒体设计水平,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挖掘数字媒体人才,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决定联合举办“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作品大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长春工程学院全体师生员工。
二、时间安排
2014年5月—2014年10月
征集时间:2014年5月8日—10月15日
初审时间:2014年10月16日—10月31日
复审时间:2014年11月1日—11月15日
决赛时间:2014年11月16日—11月30日
三、参赛作品及要求
各类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符合民族文化传统、公共道德价值、行业规范等要求。
四、奖项设置
1.大赛分教工组和学生组。
2.大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级,奖励数量根据参赛作品数量及质量等情况设立。
五、参赛办法
1.每件参赛作品请填写一份报名表(见附件),作品使用压缩包(包含报名表及作品)文件上传,作品压缩包及邮件统一命名为:组别——作品类别——作品名称——作者。若作品过大,无法上传至邮箱,请自行拷贝光盘,送至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2.作品提交时间:2014年10月8日至10月15日。
3.作品提交邮箱:yangxue@ccit.edu.cn;
4.每件作品作者不得超过5人,并在报名表名单中按作者顺序填写。经初审后不符合报名要求的作品,将及时通知参赛者,若作品在指定日期前仍未根据要求修改、重新提交,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
5.参赛作品将面向全校师生展示。
6.入选决赛的作者须参加现场答辩,首先进行5分钟的演示和讲解,然后回答专家提出的问题,无故缺席的参赛作者将被视为自动弃权。
六、注意事项
1.作品版权属于原作者。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拥有将作品及作品相关资料用于赛事宣传品、相关出版物、指定及授权媒体发布、官方网站浏览、展览等的权利。
2.参赛作品须为本人独立或参与完成的作品,如发现有抄袭、侵权等行为,经查证属实者,取消获奖资格。如已领取奖项者,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有权追回原奖项。学校不承担因任何纠纷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3.所有参赛作品不予退还,请自留底稿。
附件:1.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大赛教工组活动方案
2.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大赛学生组活动方案
3.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大赛教工组报名表
4.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大赛学生组报名表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教务处
2014年5月14日
附件1: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作品大赛
教工组活动方案
一、参赛作品类别
1.网络教学资源
(1)课程类:最少由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支持、解惑与答疑;阶段性与终结性评价、实践环节等部分组成。
(2)资源类:就一门类进行的知识分解;内容详尽、完整;支持支撑与内容扩展;以多种媒体技术进行内容表述。
(3)平台类:能够对多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进行管理与维护,且有评教、评价和解惑答疑等环节。
2.多媒体课件
(1)单机版多媒体课件:能够非在线运行的、以虚拟现实表现展开的学科教学内容;有解惑答疑和知识扩展等功能。
(2)网络版多媒体课件:前端软件自行开发的、在线运行的、以虚拟现实表现展开的学科教学内容;有解惑答疑、知识扩展、阶段性评价和帮助等功能。
3.影视教材
(1)一般类:画面以第三方视角为主构成;故事性和结构性好;有动画对事物原理进行的分析和说明。
(2)视频公开课类:画面内容以课堂教学过程实录为主;有与学生交互和解惑答疑环节。
(3)微课:15分钟左右的微课视频,并配套提供教学设计文本、多媒体教学课件、练习测试、教学评价、多媒体素材等辅助材料。推荐使用录屏软件、专用软件和IPAD进行录制。要求图像清晰稳定、构图合理、声音清楚,能较全面真实反映教学情境,能充分展示教师良好教学风貌。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单位。
二、评审标准
详见附件。
三、评奖办法
评奖采取项目成果人申请、所在单位推荐、专家组评审方式进行。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雪;电话:0431-85711235;
E-mail:315143867@qq.com
地址:湖西校区第六实验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04室。
附表:1. 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部分评分标准
2. 影视教材评分标准
3. 微课评分标准
附表1:
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部分评分标准
一级指标 (分值) |
二级指标 (分值) |
指 标 说 明 |
评分 |
备注 |
教学内容 (30) |
内容说明(6) |
有对整个作品的教学目标、所属领域范围、针对的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的表述和有关的教学建议。 |
||
科学性(10) |
课件、课程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
|||
内容构造(10) |
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每个界面或页面主题明确,每个段落主题清晰、意义明确。建立链接的资源在意义上密切相关。 |
|||
资源扩展(4) |
提供与课件、课程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资源或外部资源链接。 |
|||
教学设计 (30) |
学习目标(5) |
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课件、课程内容与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的学习目标相一致。 |
||
知识结构(5) |
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选择的策略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课件或课程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
媒体选用(5) |
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媒体选择得当。可以控制实例的进程和演示。 |
|||
学习者控制(5) |
学习者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对学习环境进行个性化定制。提供了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
|||
交流与协作(5) |
有学生解惑答疑、讨论和协作学习的解决方案。 |
|||
练习(5) |
提供了不同层次的练习,学习者在练习中能得到有意义的反馈和积极的评价,有追踪记录学习者学习过程功能。 |
|||
内容设计 (20) |
风格统一(10) |
内容在格式、风格、语言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屏幕设计简洁美观,文本、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构图信息表述明确,在显示器分辨率1024×768或以上时均清晰易辨。 |
||
导航(10) |
链接明显易辨,有明确的指示标签,学习者无需特殊帮助就可轻松地操作导航路径。能标记和记录学习者学习到的位置。有通过关键词检索信息功能。对学习者的操作做出积极的响应,提供明确完整的帮助。 |
|||
技术 (20) |
运行环境说明(4) |
基本运行环境满足当前一般教学环境。安装、使用、卸载过程简单。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管理系统,能够实现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的互操作。 |
||
运行可靠性(8) |
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能正常、可靠运行:能可靠地启动和退出,各功能按钮、热区、超链接能正常工作,没有链接中断或错误,没有明显的技术故障。 |
|||
多媒体技术(8) |
网络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中所采用的媒体格式符合所需显示和传输介质传输要求。 |
|||
加分 (10) |
推广价值(4) |
作品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
||
整体印象(3) |
作品整体效果印象很好,记忆清晰。 |
|||
创新创意(3) |
技术领先,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多媒体运行的瓶颈;艺术表现力度印象深刻。 |
附表2:
影视教材评分标准
一级指标 (分值) |
二级指标 (分值) |
指 标 说 明 |
评分 |
备注 |
教学内容 (30) |
内容说明(6) |
有对整个作品的教学目标、所属领域范围、针对的学习者群体、典型学习时间的表述和有关的教学建议。 |
||
科学性(10) |
教材内容科学严谨,且能够反映、渗透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
|||
内容构造(10) |
按主题把内容逐级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主题明确,段落清晰。 |
|||
资源扩展(4) |
提供了与教材主体内容内容相关的、有学习价值的情节和材料。 |
|||
教学设计 (30) |
学习目标(5) |
有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教材内容与相关课程教学单元或课程的学习目标相一致。 |
||
知识结构(5) |
采用适当的策略激活学习者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出新知识。选择的策略能够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激发和维持学习者对内容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
媒体选用(5) |
充分运用多种媒体形式来表现课程内容,媒体选择得当。实例具有典型意义。 |
|||
视觉空间(5) |
教材提供的视觉空间具有典型性、能够通过视觉情节的表现表述学习内容。提供了适应性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
|||
引导学习(5) |
适当的加入了背景介绍、因果关系等学习解决方案。 |
|||
思考(5) |
提供了不同层次的思考,在引导学习者的思考过程中给与积极的反馈。 |
|||
内容设计 (20) |
风格统一(10) |
教材在格式、风格、语言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画面构图设计简洁美观,文本、图形、图像等视觉元素清晰易辨,组合信息表述明确。 |
||
镜头语言语法(10) |
镜头组接流畅,镜头内容关系明确,语言语法正确,符合学习者观看习惯。 |
|||
技术 (20) |
基本技术指标(6) |
影片承载内容顺序:60秒彩条信号(时码从0秒0帧——59秒24帧)和1000HZ OdB音频伴音;45秒无声黑底信号(时码从1分0秒0帧——1分44秒24帧);节目内容(时码从1分45秒0帧开始);30秒无声黑底。 |
||
技术性(8) |
图象画面应无跳动(特别是编辑点)、无闪动或变色、无行扭、无信号失落,视频电平峰值不超过0.7V;节目声音无异常起伏,无失真,无背景噪声和干扰,音频电平峰值不超过+3dB;节目带一声道(CH1)为语言(解说、旁白、对话),二声道(CH2)为音乐和效果。 |
|||
运行性(6) |
提供的影视教材载体应该能够自动播出,播出过程中没有播放停滞和马赛克情况出现。 |
|||
加分 (10) |
推广价值(4) |
作品具有很好的使用价值,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
||
整体印象(3) |
作品整体效果印象很好,记忆清晰。 |
|||
创新创意(3) |
技术领先,较好地解决了当前影视教材制作的瓶颈;艺术表现力度印象深刻。 |
附表3:
微课评分标准
一级指标 (分值) |
二级指标 (分值) |
指标说明 |
|
作品规范 (10) |
材料完整(4) |
材料包含微课视频、教学设计方案、微课录制中使用的辅助扩展资料、课件、习题等。 |
|
技术规范(6) |
视频长度8-10分钟;视频图像清晰稳定、声音清楚,构图合理;主要教学环节配有字幕;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方便学习者选择停止和继续播放等。 |
||
教学设计 (30) |
选题(4) |
所选主题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示范性,以及相对独立性;适合以微课程的形式展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或扩展所学课程内容。 |
|
教学目标(4) |
教学目标正确,明确,具体,教学思路清晰;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难点、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
||
教学内容(7) |
教学内容适当,准确,无科学性、政策性错误,能理论联系实际,反映社会和学科发展,能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
||
学习者(5) |
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适合学习者的年龄和认知发展水平;根据学习者个性差异有相应处理。 |
||
教学策略(10) |
教学顺序、教学活动安排、媒体的选择等适合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 |
||
教学实施 (25) |
教学呈现(15) |
教学导入顺畅,促进学生回忆先前知识经验;新内容的呈现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学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形成能力,建立态度。 |
|
教学语言与教态(10) |
教师仪表得当,教态亲切自然大方;教学机智灵活,能展现良好教学风貌;普通话讲课,语言清晰生动,表达能力强;态度积极向上,具有较强感染力。 |
||
技术实现 (30分) |
操作与传播展示(15) |
便于教学演示操作,能够通过网络便捷传播,具有较强的通用性,易于被学习者在各种技术环境下观看(兼容PC、手机和平板电脑等)。 |
|
教学视频制作(15) |
选用的制作软件适当,编辑制作准确,符合通常教学和学习环境的使用;格式的播放器兼容性好,主要应用高清、标清标准;文件量适度。 |
||
教学效果(5) |
应用推广(5) |
有良好应用效果,受到学习者的普遍欢迎,有较大推广价值。 |
|
加分 (5) |
学员网评(5) |
作品点击率高、投票较多、学习者评价好;作者与学习者互动良好,讨论有深入。 |
附件2: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作品大赛
学生组活动方案
一、参赛作品类别
1.动画短片
(1)长度不超过10分钟;
(2)PAL制式,以AVI格式的文件提交。并提交作品设计创意及制作技术文档,剧本,角色设定稿。
2. PPT创意制作
(1)页面不少于10幅;
(2)通过加入图像、声音、视频、动画、文字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数字故事)。
3.微电影
(1)长度不超过20分钟;
(2)PAL制式,以AVI格式的文件提交。并提交作品设计创意及制作技术文档,剧本,角色设定稿。
4.电子海报及平面广告设计
(1)系列作品不超过三幅;
(2)JPEG格式的文件,A4幅面,分辨率为300ppi。并提交作品设计创意及制作技术文档,源文件。
5.游戏设计作品
(1)运行效果良好;
(2)提交策划及制作技术文档、可编译源文件或可执行文件、一段截屏演示视频。
二、评审标准
所有参赛作品应体现主题内容原创、视觉效果新颖、媒体运用巧妙、艺术表现美观的原则。根据不同类型的作品,分别从不同角度进行评审。
1.动画短片、PPT创意制作:从作品的故事性、创新性、视觉效果以及技术难度等方面进行评审。
2.微电影:从短片的视觉效果、故事内涵、技术难度以及创意突破等方面进行评审。
3.电子海报及平面广告设计:从作品的创意、视觉效果以及完整性等方面进行评审。
4.游戏设计作品:从游戏的人物场景设计、关卡设计以及人机交互性能等方面进行评审。
三、评奖办法
评奖采取项目成果人申请、专家组评审的办法进行。
四、联系方式
联系人:杨雪老师;电话:0431-85711235;E-mail:315143867@qq.com
地址:湖西校区第六实验楼现代教育技术中心104室。
附件3: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大赛教工组报名表
成 果 信 申 报 息 者 |
成果申报者 姓 名 |
职 称 |
|||||
所 在单位 |
|||||||
联系电话 |
|||||||
教 育 技 术 成 果 信 息 |
成果名称 |
||||||
成 果 类 别 |
网络教学资源: □课程类 □资源类 □平台类 多媒体课件: □网络版 □单机版 影视教材: □一般类 □视频公开课 □微课 |
||||||
运行环境 |
|||||||
主要作者 |
|||||||
项目性质 |
□国家级 □省部级 □学校级 □自研(不含教育信息化研究类) |
||||||
立项时间 |
完成时间 |
||||||
出版单位 |
|||||||
出版时间 |
出版书号 |
||||||
适用对象 |
□研究生 □本科生 □专科生 |
||||||
获奖情况 |
|||||||
是否同意推荐参加其它评奖 |
|||||||
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
(公章) 年 月 日 |
||||||
专家组评审结论 |
年 月 日 |
||||||
附件4:
2014年校园数字媒体大赛学生组报名表
作品名称 |
|
||||
参赛类别 |
1 |
动画短片 |
□ |
||
2 |
PPT创意制作 |
□ |
|||
3 |
微电影 |
□ |
|||
4 |
电子海报及平面广告设计 |
□ |
|||
5 |
游戏设计作品 |
□ |
|||
姓名 |
班级 |
学号 |
联系电话 (手机) |
||
(作品负责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专家组评审结论 |
年 月 日
|
||||
参赛类别:
作品名称:
联系人姓名与E-mail:
作品成员:
一、项目创意介绍
二、项目开发工具与技术概述
(可另附页)
上一条: 关于新校园总体规划设计方案评选结果的公示
下一条: 关于转发《关于举办2014年吉林省高等学校教育技术成果评审活动的通知》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