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动”宜“静” 共克时艰
文章来源:体育教研部 作者:于洪涛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7日
疫情的突然来袭,让封闭的校园“静”了下来。如何让活动范围缩小的同学们在有限的条件下“动”起来,强健体质,调节情绪,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学校非常重视这项工作。近日,体育教研部根据学校工作部署,积极开展了体育线上教学活动。
根据疫情情况,体育教研部科学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手段。依据现阶段学校的总体工作思路,在总结2020年春季学期线上开展体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调整教学计划、改良教学方法。线上教学不具备正常的体育课需要的场地、器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以加强交流与互动,运动量小、娱乐性强的多形式体育活动为主,即喜闻乐见,又通俗易懂。 活泼易学的体育活动调动了学生运动的积极性,也潜移默化的使他们树立了“终身体育”的理念。
体育不仅要“野蛮其体魄”,还要“强健其精神”。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融入了部分体育思政元素。他们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发送“中国女排”“中国女足”“姚明在NBA”等比赛视频,向学生展示宣传我国优秀运动员顽强拼搏、团结一致、吃苦耐劳、共同奋斗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在“全民抗疫”的困难时期感受体育精神,保持乐观心态,团结一致、共渡难关。
教师们还利用微信群、QQ群、学习通和腾讯会议等多种网络平台,给学生讲解运动起源、运动技巧演变和技战术发展,让学生们在室内也可以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活力、快感。根据实际情况,教师们还适当布置了多种多样有趣的练习方法,让学生在室内完成适量的体育活动。学生们按老师要求完成课程任务后,摄录运动视频上传视频文件至教师指定平台。教师们回看视频,检查并指导学生完成课程任务,还布置了少量课后作业,督促学生们坚持适量运动,促进身心健康。
课上课下多措并举,灵活的体育教学方式有力促进疫情特殊时期的“教学相长”。
(编辑 宋艳爽)
上一条:如何上好“双创”精彩一课
下一条:【我们在一起】首轮新冠抗原自测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