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盐碱地上升腾新希望

文章来源:《吉林日报》 2018年10月24日 第7版   作者:宋艳爽 刘昱 本报记者 刘晓娟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浏览:

长春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潘福林、校长胡明代表学校为纯雨农机专业合作社捐赠扶贫款项。

学校领导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农民秋收情况。

学校领导到贫困户家走访慰问。

金秋十月,收获的季节。在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春光村,平整辽阔的农田一片金黄,纯雨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田地里,机器轰鸣,金花飞舞,大型玉米收割机在地垅沟里不停地来回穿梭,一派繁忙壮观的秋收景象。

村子里,一排排粉墙灰瓦的房屋,别致俏丽;院子里,整齐堆放着金黄色的玉米穗,一群群鸡、鸭、鹅欢快地叫着、跑着;小广场上,锣鼓喧天,村民们载歌载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之情,他们用最真诚、最朴实的方式欢迎来自长春工程学院的“亲人们”……

在第五个国家扶贫日前夕,10月15日,长春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潘福林、校长胡明率领学校班子成员一行,又一次来到脱贫攻坚对口帮扶的两个村子——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春光村和新合村调研扶贫工作。当日,他们深入贫困户家中以及田间地头,与包保对象亲切交谈,并为学校捐资150万元、项目总资产达400万元的春光村纯雨农机专业合作社成立仪式揭牌。

驻村帮扶,全力打造民生工程

潘福林、胡明一行来到贫困户家中,边调研情况边询问“家里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身体恢复了吗?”“对学校派驻的扶贫干部有没有意见?”“还有哪些需要帮助?”……字字关切,句句暖心。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贫困户李柏春、杨权、汪渝超等人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乐呵呵地告诉长春工程学院的“亲人”们,今年的玉米收成很好,养了近百只鸡鸭鹅,合作社分红1000元,对驻村干部“老舒”“老杨”更是赞不绝口,“感谢共产党,感谢长春工程学院!”一声声的感谢发自肺腑,溢满真情。

2016年,为积极响应党中央扶贫工作号召,长春工程学院与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春光村、新合村结成脱贫攻坚对口帮扶单位,从此,长春工程学院与两个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三年来,长春工程学院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仅2018年,他们就上交了一份“提气”的成绩单——已建成的新合村农机专业合作社,上半年盈利近15万元,贫困户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现在两个村的贫困户收入平均达到了7000余元;危房改造50户;所有贫困户纳入了新农合医保;贫困学生全面享受义务教育普惠政策。在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工作中,学校驻村干部舒英利、杨春光带领党员完成村屯卫生整治工作,配合政府建设村村通道路,植树绿化,修建围墙……日积月累的付出,点点滴滴的变化,带给两个村百姓的是与日俱增的幸福感。曾经贫瘠、荒凉的村子正在不断走向富裕,变得美丽。

扶贫助困,定点帮扶。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让长春工程学院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长春工程学院对洮北区扶贫工作‘恩重如山、大德大善’”,白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洮北区委书记何野平这样评价;“春光村、新合村的脱贫工作是洮北区里做得最好的”,当地干部给予了这样的肯定。在吉林省委组织部和吉林省扶贫办组织开展的包保帮扶贫困村工作成效年度考评中,学校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等次。

精准发力,增强产业造血功能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产业驱动是一条有效途径。白城市洮北区东胜乡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受旱、碱、沙和风等灾害影响,农牧业发展严重受阻,春光村、新合村又是洮北区最偏远贫困的村子,都是省级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针对于此,长春工程学院因地制宜,精准发力,帮助村民千方百计做好发展生产的“大文章”,不断增强扶贫开发的“造血”功能。

三年来,长春工程学院党委成立了“长春工程学院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长春工程学院脱贫攻坚工作队”,选派政治过硬,工作能力强,有担当,有情怀的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目前,学校有4位同志常驻春光村和新合村。在选拔时,特别选取了具有农村生活经历、对农民有感情、熟悉农村生活的干部。在选派的干部中,杨春光同志恰好与春光村同名,村民们常常打趣“这就是缘分啊!”

学校领导深刻地意识到,扶贫不是简单的捐钱给物,更应是扶智献策,只有发挥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才能在脱贫的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稳。学校根据驻村干部的扶贫调研报告,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扶贫产业项目的选择和落地。如今,学校部分投资、国家政策补贴的农机合作社已经实现盈利分红,给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同时,长春工程学院在扶贫工作中,注重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双丰收。在了解到村民使用柴油机抽水浇地成本高的情况后,学校出资完成了节水增量“柴改电”的项目,该项工程竣工后,减少了村里资源浪费,为村民土地种植成本每公顷节省1000元。

摸清家底,帮扶措施精准到位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在贫困户中,很多是因病、因伤、因残、年老体弱、无劳动能力致贫的。这部分人不仅在生活上贫困,有的在心理上也出现了自卑和自暴自弃的情况。对于这种状况,学校驻村书记舒英利和杨春光以真心真情温暖他们,帮他们重新树起生活的信心和希望。

三星级贫困户刘乐群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妻子智力三级残疾,这个没有劳动能力的家庭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二的女儿。得知这一情况,舒英利和杨春光三天两头地就往刘乐群家跑,不仅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还细致到给他的闺女买书、笔、本等学习用品。刘乐群家新盖了砖瓦房,舒英利帮着设计和看工地,看到他家的厕所破旧不堪,舒英利帮他“淘”来4块大木板维修。今年3月30日,清晨5时30分,电话铃突然响起,舒英利拿起电话一看是刘乐群,赶忙接起,电话那头传来一句话:“书记,我老婆要生了!”舒英利一下子从睡眼朦胧中清醒过来,急忙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并急忙赶到刘乐群家,等待急救医生的到来并将孕妇送往医院。由于送医及时,刘乐群的妻子顺利地生下孩子,母子平安。为了给产妇和孩子补充营养,舒英利和杨春光个人出资为刘乐群家购买了小米、猪肉、鱼、鸡蛋以及水果等。

贫困户康宝库,夫妻二人均已70多岁,儿子5年前去世,儿媳带着大孙子老两口现在独自抚养正在读初中的小孙子。舒英利和杨春光通过“爱心协会”等为老人协调了100只鸡雏、100只鸭雏和20只鹅雏,又筹措资金为其购买了3头猪仔,还帮他们向村里要来了养鸭养鹅的池塘。

今年春天,开始种地了,大家都开始购买种子和化肥,而三星贫困户王林却因为购买化肥资金不足一筹莫展。得知情况后,舒英利和杨春光仔细研究国家扶贫小额资金贷款免息政策,经多次与信用社商议,给王林贷款了5000元,用于购买化肥……

这些扶贫故事都只是舒英利和杨春光这两位“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的缩影,像这几个贫困户一样,受到帮助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在新合村42户、78位贫困户和春光村28户、57位贫困户的眼中,舒英利和杨春光是能人,是亲人,也是希望,更是“党培养的好干部”。

发挥优势,打造扶贫长效机制

随着扶贫工作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开展,新合村和春光村的贫困户即将全部摘帽脱贫。如何“志智双扶”,让扶贫项目形成长效机制,带动并激发他们追求富裕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长春工程学院领导班子与洮北区政府领导进行了深入的座谈。

学院党委书记潘福林、校长胡明就高校如何发挥自身教育、文化、科技优势,承担社会责任、辅助贫困百姓、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提出了想法。他们一一介绍了学校的优势学科专业,例举了在国家基础工业、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事例,希望为白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一臂之力。

洮北区委、区政府领导对长春工程学院积极购买新合村和春光村的杂粮杂豆等绿色有机农产品,以支持当地农业发展的行动一再表达感谢之情,并承诺将生产更多更好的农产品供给“省城的亲人”。

三年扶贫,将长春工程学院和新合村、春光村紧紧连在一起。期间,长春工程学院的大学生到这里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进行新农村建设、节能安全、流行性疾病预防、创业就业“电子商务”等内容讲座,这对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良好的锻炼和教育机会。

长春工程学院领导表示,要把扶贫这项工作看成是一项系统工程,对包保的两个村会全方位的关注、多角度的扶持。

扶贫工作,长春工程学院人永远在路上。

上一条:要放假了,大学生们离校前做了一次温暖行动!180 份爱心早餐送给默默付出的人!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信息分享